顯示具有 侏儸紀末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侏儸紀末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3月31日 星期四

侏儸紀世界:圓頂龍 Camarasaurus

之前介紹了吳博士的研究對象棘盜龍,

屬於混種恐龍的棘盜龍在真實世界並不存在,

不過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真正存在過的恐龍

侏儸紀世界:圓頂龍 Camarasaurus

圓頂龍(Camarasaurus)生長於侏儸紀末期,

屬於北美洲常見的大型蜥腳類恐龍,

其學名的意思為有空室的蜥蜴,

空室指的是圓頂龍脊椎中的空室。


圓頂龍的牙齒長度接近 20公分,

研究指出其牙齒的強度或許能夠讓牠食用比其他恐龍更為粗糙的植物,

避免食物上與其他草食恐龍有競爭關係。


圓頂龍有可能是群居的草食性恐龍,

在侏儸紀世界:進化中,

肉食性恐龍似乎都當牠不存在,

寧願攻擊中小型的恐龍,

也不去攻擊圓頂龍。


圓頂龍曾經出現在 Discovery 頻道播出的恐龍紀元 ( When Dinosaurs Roamed America )中,

跟三角龍暴龍類似,

也算是恐龍電影中曾經出現過的角色,

以上就是今天的主題

侏儸紀世界:圓頂龍 Camarasaurus

還沒有訂閱的朋友,

記得點選影片右下角的訂閱按紐,

就能接收頻道的最新動態消息




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侏儸紀世界:劍龍與副櫛龍

劍龍與副櫛龍同屬溫和的草食性恐龍,

在侏儸紀公園系列的電影,

都有這兩種恐龍的出現,

事實上劍龍主要生存在侏儸紀末期,

而副櫛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

侏儸紀世界:劍龍與副櫛龍

劍龍 ( Stegosaurus )

其名字的意義為"有屋脊的蜥蜴",

體型壯碩,

背上的背板具有調節體溫的用途,

主要生存於侏儸紀末期,

身高約 3公尺,

其化石主要出土於北美洲與葡萄牙,

屬於大型的草食性恐龍。


劍龍最初來自科羅拉多州莫里森地層出土的遺骸,

目前多數的化石也都出於此處,

當生命受到威脅時,

憑藉其帶刺的尾巴也敢於與肉食性恐龍一戰。

副櫛龍 ( Parasaurolophus )

生存於白堊紀末期,

由於頭部的冠飾被稱之為"近冠蜥蜴",

能夠使用兩腳或者四腳行走,

最早發現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紅鹿河支流的沙溪,

後來又於北美洲新墨西哥州的佛魯特蘭地層與猶他州的凱佩羅維茲地層都有發現,

其冠飾的功用有許多猜測,

性別、調節體溫、甚至作為共鳴器等等。



劍龍與副櫛龍在侏儸紀公園、侏儸紀世界系列的電影中,

算是基本的班底,

或許是因為大眾對於草食性恐龍的認知,

較為熟悉劍龍與副櫛龍此兩種吧。



如果喜歡此頻道,

記得按讚、分享、加訂閱。